发布时间:2025-10-15 17:54:04    次浏览
■编者按城市黑臭水体治理,项目建设标准比肩国际水平,唯一衡量标准是市民是否认可,上海如何实现?2000平方公里的土地承载着1.5万亿元的经济总量,同时空气质量在全国位居领先,“深圳经验”如何再次领跑全国?启动大气污染治理整体攻坚战,5年摘掉长期笼罩在城市上空的“黑帽子”,成为环保部向全国推广的典型。大气污染治理的“兰州经验”真相如何?他山之石,可以攻玉。今年6月,市环保局局长张海冰带队,赴上海、兰州、深圳等地调研,学习考察了各地在大气污染防治、水环境综合治理、网格化环境监管等方面的先进经验。绿色发展,铁腕治污,借鉴成熟的经验为我所用,创新工作思路,提升环境质量,让广大市民有更多的获得感。从今天开始,本报将与大家一起分享各地的成功经验和做法。建设天蓝水碧地绿山青的宜居大连,让我们手挽手一起努力。邢欣荣 本报记者巴家伟建网、关厂、杀猪、拆违……市环保局在上海调研时,上海水环境治理所采取的这“八字诀”,给大家留下了深刻印象。生活污水是上海水污染的主要问题,其次为禽畜养殖废水,尤其在农村占很大比例。按照要求,到今年上半年上海2000多家不规范禽畜养殖企业全部关停,比国家要求提前完成任务。下一步工作重点是对保留下来的禽畜养殖做高标准治理,实行排污许可证制度,控制整体养殖规模,在5年内削减到200万头。另一方面,减少菜地农用化学品投入,使化肥农药施用量在5年内削减约两成。上海市环保局提出,作为国际化大都市,标准要向国际看齐,仅仅看国家标准是不行的。比如污水处理厂,设定标准远高于国家排放标准,既确保水质水体长期稳定达标,又大大节省了未来提标改造的重复投入。与水务局达成共识,新建的污水处理厂按照一级A+水质标准处理,高于国内,实施国际标准,实现一步到位。水环境治理是系统性工程。上海市长亲自挂帅,推进顶层设计,建立环境保护建设协调推进委员会机制平台,各区县也参照市里的模式,在全国较早地探索建立“河长制”,用落实到人的创新机制,确保水环境治理工作见到实效。“河长制”,即由各级党政主要负责人担任“河长”,负责辖区内河流的污染治理。“河长制”是从河流水质改善领导督办制、环保问责制所衍生出来的水污染治理制度,目的是为了保证河流在较长的时期内保持河清水洁、岸绿鱼游的良好生态环境。去年12月,《上海市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施方案》明确,到2017年底前,基本实现建成区污水全收集、全处理,污水处理厂达到一级A标准,建成区河道基本消除黑臭;到2019年,城市污水处理率达到95%;到2020年,基本消除丧失使用功能的地表水体,地下水和近岸海域水质保持稳定。以前,衡量环境工作好与不好:数据说话,专家评判,百姓认可。从2014年开始,上海只采用百姓是否认可作为衡量环保工作好坏的唯一标准。对白龙港污水处理厂因污水露天处理,异味虽达标,但对周边居民仍有影响。政府大手笔投入9亿元,实施全厂全封闭改造,周边居住环境品质大幅提升。在水一方的百姓满意才是最重要的标准。上海市将黑臭河流、入河排污口、内涝点治理计划和责任人向社会公布;广泛征求治水工作的意见建议,在主要媒体深入报道全市水污染情况,自揭问题,自加压力,在全社会形成关心治水、监督治水、合力治水的良好氛围。在全市域内开展有奖举报,只要有举报,就列入整治重点。举报一条,列入一条。把国家标准向老百姓宣传,只要老百姓说黑臭,就按黑臭处理。从今年起,上海市定期公布环保“红黄牌”企业名单。排放超标和超总量,将挂上“黄牌”,一律限制生产或停产整治;整治仍不能达到要求且情节严重的,将挂上“红牌”,一律停业、关闭。